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专业,现为四川朝旭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擅长离婚、婚姻家庭、遗产继承、债权债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等民事纠纷案件的代理和刑事辩护业务。张律师秉承诚恳做人、踏实做事的工作作风,认真维... 详细>>
律师姓名:张定凯律师
手机号码:17882643060
邮箱地址:676007810@qq.com
执业证号:15105201010154526
执业律所:四川朝旭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四川省古蔺县金兰大道天立酒街(古蔺法院对面)
[案例:谢某诉称]
谢某与武某是夫妻关系,武某与冯某是朋友关系,经双方协商同意,2014年8月19日,由谢某直接转款80万元给冯某,另外20万元由谢某直接转账给武某,转账成功后,冯某向谢某出具了100万元的借条一张,载明借款期为1年(至2015年8月18日届满)。借款逾期后,谢某于2016年8月向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法院起诉冯某,要求偿还借款100万元,并自借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24%支付利息至付清本金为止(扣除已支付的12万元)。
谢某诉称双方口头约定月利率为3%的依据是:冯某于2014年9月22日向谢某转账3万元,冯某于2014年10月20日向谢某转账3万元,冯某于2015年4月27日向谢某转账6万元,充分证实了借款本金为100万元的借款月利息为3%。
冯某接到法院的应诉通知后,遂委托本律师提供诉讼代理服务。本律师经听取冯某的案情介绍后,接受了冯某的委托。
[律师承办过程]
本律师接受冯某的委托后,开展了如下工作:
1、到受诉法院查看、复制谢某起诉时向法院提交的《借条》;
2、让委托人到银行调取借款到账的银行交易记录以及还款交易记录;
3、详细了解冯某与谢某的经济往来情况;
4、为冯某拟定民事答辩状。
[冯某答辩要点]
1、冯某虽向谢某出具借条的金额为100万元,但实际收到借款本金为80万元;
2、冯某向谢某的借款为无息借款;
3、冯某已偿还谢某借款本金12万元。
[一审法院查明]
2014年8月19日,冯某向谢某借款,谢某通过转账出借给冯某80万元。同时,冯某出具给谢某100万元的借条一张,载明借款期为1年(至2015年8月18日届满),未载明利息。2014年9月22日、2014年10月20日,冯某分两次各偿还了谢某3万元,共计6万元;2015年4月27日,冯某偿还了谢某6万元,以上总计12万元。
[一审法院分析认定]
对本案的争议焦点分析评述如下:
1、关于借款本金为多少的问题?
谢某主张借款为100万元,其中80万元系银行转账给冯某;另外20万元系“其丈夫武某在冯某处承包了工程,冯某欠武某20万元工程款,该20万元便以此抵扣”。冯某主张不存在该事实,借款时实际只给付了80万元。经审认为,谢某出示的证据不能证明冯某欠武某工程款,以及双方协商做抵的事实,应承担举证不能后果,借款本金认定为80万元。
2、关于双方是否口头约定按3%计算利息的问题?
谢某主张双方口头约定利息为3%,并拟以“2014年9月22日、2014年10月20日,冯某分两次各偿还了原告3万元;2015年4月27日,冯某偿还了原告6万元。”的事实证明,双方按100万的3%偿还利息。经审查,谢某不能证明冯某长期按固定金额还款的事实,没有形成规律,不能证明双方存在利息约定。上述12万元应认作偿还本金。
3、关于已偿还多少借款的问题?
冯某主张已经偿还12万元,已向法庭提交了相应的银行转账记录,且谢某对此转账金额无异议,本院予以认可。
综上所述,本案借款认定为80万元本金,没有利息,冯某已经偿还12万元,还应偿还68万元。
4、关于利息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一)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本案中,冯某未按约定期限偿还借款,应当支付逾期利息。鉴于双方未约定借期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逾期利率酌情从借款逾期之日(2015年8月19日)起按年利率6%计算,直至清偿。
[一审法院判决]
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二百零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之规定判决:
一、冯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谢某借款本金68万元及逾期利息,逾期利息从2015年8月19日起按年利率6%计算,息随本清。
二、本案案件受理费适用简易程序减半收取6900元,由谢某承担2000元,冯某承担4900元。
[谢某提起上诉]
一审判决后,谢某不服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法院的判决,向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请求如下:
1、请求二审法院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判冯某偿还借款本金100万元;
2、请求判令冯某按照年利率24%偿付谢某借款利息至偿还清全部本金为止;
[谢某上诉理由]
1、一审认定本金为80万元不当。
谢某与武某是夫妻关系,谢某直接转款80万元给冯某,另外20万元是直接转账给武某,转账成功后由冯某出具100万元的借条谢某的。且谢某举出了向武某打款20万元和向被上诉人打款80万元的依据,与借条相互印证。
即使按照冯某所说实际借款80万元,借条打成100万元,在借款近两年时间内,为什么不将借条金额进行更改,这不符合常理,以此认定谢某实际出借借款为100万元的事实是成立的。
2、一审法院认定被上诉人还款没有规律,不能证明双方存在利息的约定错误。
虽然借条没有约定利息,但冯某于2014年9月22日、2014年10月20日、2015年4月27日分别向谢某偿还3万元、3万元、6万元的借款利息,充分印证了冯某向谢某借款的本金为100万元,借款月利息为3%。
3、一审认定将偿还的12万元抵扣本金错误。
冯某还款的12万元是借款后的四个月(2014年8月19日至2014年12月18日)的借款利息,因此,冯某应当偿还本金100万元,对于利息,谢某自愿从起诉之日起按照年利率24%计算收取。直至付清本金为止。
[冯某二审答辩要点] 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谢某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法院认定]
本院认为,本案系民间借贷纠纷。根据双方的诉辩意见,本案二审的争议焦点是:一、借款本金的确认;二、冯某偿还金额及性质的认定;三、利息的计算。针对上述争议焦点,结合查明法律事实,本院分析评判如下:
1、对于借款本金的认定问题。
谢某主张本金为100万元,冯某主张借款本金为80万元。本院审查认为,民间借贷是实践性合同,出借人负有举证证明借款实际交付的责任。谢某虽持有冯某出具的载明借款金额为100万元的借条,但仍负有举证证明实际交付款项的责任。证据材料显示谢某转账80万元到冯某账户,该事实双方无异议,该部分本金本院予以确认。谢某主张另20万元已经通过武某账户支付,根据举证规则,谢某应当就该主张负有举证责任。谢某提供的银行流水记录虽显示取款100万元,同时武某账户存入20万元,但未提交充足证据证明冯某同意或指示付款至武某账户,故该20万元借款本金已支付的主张证据不足,本院对借款本金100万元的上诉主张不予支持,根据查明法律事实,对于80万元的借款本金予以确认。
2、对于已经偿还金额的认定问题。
根据法律规定,借款人对还款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冯某在原审中向法庭提交了12万元的银行转账记录,原审确认的已偿还金额12万元经谢某确认,本院予以维持。
对于偿还金额的性质问题,谢某主张偿还的是利息,冯某主张偿还的本金。本院审查认为,双方对偿还金额的性质无明确约定。因借条并未就利息作出约定,虽谢某主张口头约定利息未提供充足的证据予以证明,故冯某已经偿还的12万元应当抵扣本金。
3、对于本案的利息应当如何计算的问题。
根据法律规定,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的,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如前所述,本案证据不足以证明双方约定有利息,谢某提起诉讼要求按照年利率24%计算于法无据,一审法院判决按照年利率6%计算正确。
综上,谢某关于本金为100万元、按照年利率24%计算利息的主张证据不足不能成立。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
[二审判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判决如下:
一、驳回谢某的上诉,维持原判;
二、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律师办案总结]
1、双方没有约定利息的意思表示的,视为出借方放弃利息,无需约定;
2、如双方一开始没有约定借款利息,但在借款方不归还借款的情况下,双方重新约定了利息的,应区分清楚是对借期内的利息的补充约定,还是对逾期利息的补充约定?
3、借贷双方对借款期限内利率或者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若超出此规定,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4、交付借款,尽量以银行转账方式完成,杜绝现金交易;
5、出借方应向借款人索要身份信息;
6、出借人应亲眼目睹借款人书写书面借条和捺印;
7、尽量要求借款人提供偿债担保人。
8、建议约定借款逾期后,出借人实现债权的费用不仅限于诉讼费、律师费等费用,全由借款人承担。
9、借条(不是欠条)应对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期限内的利息、利息支付方式、逾期利息、违约责任等进行明确约定,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纷争。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同时,部分文章和信息会因为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变更失去时效性及指导意义,仅供参考。